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>  投资 > 内容页

当前消息!日照东港党建“红线”串起产业链 一个项目三方共赢

时间:2023-04-04 13:21:58    来源:金台资讯

一个项目,不仅驱动了企业和村的发展,也带动了村民的增收。这是记者在东港区涛雒镇东石梁头村看到的景象。

黄瓜上市,每天7500公斤的采摘量,菜农不必为销路担心。村里的结对企业——鲜食汇(山东)食品有限公司就建在蔬菜基地旁边,黄瓜、茄子、芹菜等蔬菜一摘下来,就能直接进入加工车间。

家家有大棚、户户会种菜,东石梁头村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,种植面积40多公顷。种菜能赚钱,但大伙的心并不踏实——市场忽冷忽热,容易出现滞销,一斤黄瓜能卖多少钱,还要看菜贩子“心情”。


(资料图)

有了和鲜食汇(山东)食品有限公司的“联姻”,菜农们这一“心病”药到病除。“只要质量好,厂家敞开收购,价格也不必担心!”村党支部书记、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丁磊高兴地说。

村企“联姻”发展蔬菜,“红线”是东港区实施的“四联共促”行动。为推动乡村振兴,去年东港区全面梳理农村发展需求,发动两代表一委员、两新组织、强村、部门单位联村帮助“造血”,用党建“红线”实现车间和田间直连,推动产业链做优做强。

抓住这一契机,东石梁头村党支部通过区两新组织共建平台库,找到了准备扩大再生产的预制菜生产企业——鲜食汇(山东)食品有限公司。但丁磊也有顾虑,人家愿不愿意跟咱“联姻”,不能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。

对此,东港区委组织部副部长、两新工委书记孙传欣认为,村企“联姻”不能“拉郎配”,“能不能联?怎样联?调研做扎实了,情况摸清楚了,才能双向选择、精准结对。”

一边是蔬菜种植初具规模需要销路,而且劳动力也多,一边是企业大量的蔬菜原料和用工需求。东港区委组织部靠上撮合,双方进一步进行了对接和交流,把条件和需求摆到桌面上,一拍即合,结成发展共同体。

生产、销售、加工链条的打通,解决的不仅仅是蔬菜销售问题。企业和村里双双发力,扩大种植规模,推广绿色种植模式,并注册了“东石良”商标,获得了“无公害农产品”与“农产品地理标志”及“市级农业(芹菜)产业园”等资质认证,效益不断攀高。“有了这个项目和这片蔬菜基地,村民每年能增加390多万元的收入,仅就近务工就增收290多万元,村集体每年也能增收20多万元,村级组织为民办事、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更强了。”丁磊说。

项目进驻后,鲜食汇(山东)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郜广军越来越有干劲。当地加大服务力度,积极协调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,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目前,项目已经正式投产,净菜日均产量15吨。“蔬菜直接从基地里进,质量有保证不说,还节省了进货成本,用工成本也降低了10%左右,在这里发展前景广阔。”谈起新上的项目,郜广军信心满满。[page]

而随着东石梁头村蔬菜产业的不断做大做强,其溢出效应也日益凸显。今年,借势于东石梁头村的村企“联姻”,周边下元二村、下元三村也开始着手发展蔬菜种植,面积达200亩,年可增收260多万元。而涛雒镇党委政府也因势利导,将这片区域开辟为城市“菜篮子”,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。

有了“党建+产业”的赋能,村企“联姻”正在当地擦出新的火花,东石梁头村的蔬菜产业链正在向纵深驱动。前不久,丁磊专门到周边几个蔬菜种植村看了一圈:“启发很大,人家思路更创新。”最近,丁磊专门约上郜广军,谋划建设蔬菜生产研学主题公园的事。

接下来,东石梁头村将联合周边村,建设绿色农业产学研体验区,包含生产场景展示、产品加工过程体验、农科研学等内容。悠久的农耕文化和现代化的耕作、加工技术融合,成为蔬菜产业链条延伸的亮点。而在整个涛雒镇西部,不断拓展的东石梁头蔬菜绿色基地与天台山旅游区互补互应,“可观、可玩、可学、可购、可休闲”的旅游运营生态体系正在形成。把绿水青山建设成有文化、有情怀的诗意田园,现代农业的大树愈发枝繁叶茂。(史树梅 卢立平)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招募

精彩推送

X 关闭

X 关闭